兒女眼中的郭林老師

寫給母親 郭林老師的一封信
女兒林之(美國)

郭林老師和女兒林之合影(攝於1937年)

郭林老師和女兒林之合影 (攝於1937年)
郭林老師的女兒林之與外孫女李悅之合影(攝於2020年)

郭林老師的女兒林之與外孫女李悅之合影 (攝於2020年)

 

【作者簡介】 林之,郭林老師的女兒, 出生於1933年。1948年,因戰亂未能與家人一起返回大陸,畢業於台大中文系。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,由臺灣移居美國,曾在美國IBM公司任程式員直至退休,現居美國三藩市灣區伯克利。

 

母親:

 

自1980年我從美國回京探視以後,我幾乎每年都回北京省親。每次我到北京來,您總是忙於為氣功事業奔走,忙於教學生,忙於拯救病人。有幾次一大早,我跟著您到紫竹院公園去,您忙於教病患們學氣功,從未叫我學氣功,您也從未問過我要不要學畫。只是在童年的時候,您讓我跟老師學鋼琴,培養了我對音樂的愛好,這愛好使我一生受用不盡。後來在歐洲,在美國,我經常出入世界著名音樂家的演奏會,每當我為美妙的音樂旋律深深感動時,我便會想起在上海時的音樂啟蒙,感激您——不用語言教誨我的母親。母親為我安排的一切,在我的一生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。

 

雖然我們母女離多聚少,但是我生命中的華彩樂章,都是母親無言的賜予。

 

有時您在家,我和您默默對坐,享受著那份寧靜、安逸的家庭氣氛。有時您靜 靜地盯著我的女兒悅之,彷彿在探索我們之間的血緣默契。在這種默默的注視 中,我感受到我們之間濃厚的親情。偶爾,我們的話題無意中觸及我們分離的 那段日子,我們便會不約而同地停留在一種虛無中,好像那一段日子從不曾有 過。那時,您的許多遭遇,我都是從別人那兒聽來的,而我的遭遇,我也是隻 字不提。我從來不會訴苦和抱怨。我想我們有著共同的想法:苦難是人生的一 部分,若能毅然度過,事過境遷之後,就應該將它拋諸腦後了。

 

我每年回北京都是在秋季,我喜歡在古城的小巷裡踩著落葉漫步,感受東方的文化氛圍和純樸的故土人情。我以為我會在北京有許多這樣的日子…… 。

 

1984年10月,我又到了北京,母親看來一切如常,生活程式一如既往,對我 的緘默和以前一樣。其實,我是個愛說話的人,可不知為什麼當著母親的面, 舌頭便像打了結,什麼話也說不出來了,無法告訴母親我的工作和生活細 節,擔心這些⻄方式的想法和生活形態,與母親的思想和生活相差太遠。母親知道我第一次婚姻失敗,也知道我有一個長期伴侶(他是原籍匈牙利的美國 人,在加州大學任教,研究鐳射,現在是我的丈夫)。有時母親會忽然冒出一 句:「應該結婚了」。我總是順著母親的口氣說:“快了”。但心裡有點奇怪,母親一生不受舊習俗的羈絆,為什麼對我的不結婚卻耿耿於懷。

 

也許因為加州三藩市,沒有真正的秋天或冬天,我總覺得在北京,季節的轉換,眞是明顯而快速。11月初我離開北京時,儼然已是冬季了。記得我離家時,母親很少送我出門,還是坐在書房裡繼續工作。總是平靜地說一聲:“一切要小心”! 我總是回答:「我會的」。就這樣,我又匆匆回到了美國。

 

12月的伯克萊,除了旱年總是多雨的,夜來得特別早。12月中旬的一個傍 晚,接到長途電話,說母親中風住院,我毫無心理準備,還來不及接受這突然 而來的消息,幾天後,又接到電話說母親已逝世,我愕然。

 

我總覺得我和母親的相聚是永恆的,至少也不是這麼短暫。我的全身布滿了一種麻木的痛楚。一種特有的悲傷,從那時起在我的心裡生了根。我依舊有條不紊的處理我的工作和生活,但那特有的傷感啃食著我。我覺得很累,沒有氣力去回想⻘少年時代的遭遇,以及後來的生離死別,也不想去尋求生命的眞諦。我只是在地球的一角,向著無邊無際的蒼穹,對另一個世界的母親訴說。

 

也許我的話語還沒有傳到您的耳邊,便早已在無垠中消失,誰知道呢? 不過,我既然想對您說,我就說吧。您愛聽我說些什麼?是家中的生活瑣事呢?

 

還是我的不平凡的浪跡天涯的經歷?或是多彩的伯克萊的故事? 您一定很高興知道,您的外孫女悅之修完了博士學位,和一位⻄班牙籍的科學家結婚了。您一直要我再結婚,我也照辦了,夫君也是科學家。我們家沒有學科學的傳統,現在不同了。

 

我和悅之都是天生快樂的人,雖然我也曾有過不幸的遭遇,而她則是全新的 一代,活在追尋希望中。她沒有從痛苦中蛻變的經歷,她總是積極努力地要改 善一切。我和她之間的母女關係,完全不同於您和我之間那種母女關係,雖然 我們兩代都有深厚的愛。我因為受了和您分離的痛苦,成了驚弓之⻦。我絕對不和她分離。在她未成年之前,我到哪里,一定把她帶到哪裡。我們彷彿是一起”她至今仍是我最好的朋友,無話不談,分享彼此的各種感受。我和她不住在同一個城市的時候,時常通電話,有時在電話中交談一兩個小 時。大概由於遺傳基因,她秉承了您的剛毅,也酷愛藝術。我的丈夫丁安篤 (中文名字)也酷愛藝術,和悅之有緣,視同己出。我常想,我和悅之之間有最完美的母女關係,不知是得天獨厚,還是隔代遺傳。

 

去年夏天,我在非洲旅遊,坐在吉普車上,追蹤獅子和斑馬; 又在沼澤中,坐在獨木舟里,擠在河馬和鱷魚之間攝取鏡頭。初秋時,我們去了瑞士,繞著帶雪的阿爾卑斯山步行。冬季,我們往暖和的地方去,到南太平洋的無人小島,在清澈見底的珊瑚海中與魚同遊,坐在無人的沙灘上,目送夕陽下山。我有幸能走遍這個世界,看到種種奇妙的景色,這也是由於您給予我的遺傳基因在起作用。我小時候印象最深的,便是您頻繁的搬遷,從城到鄉,從鄉到鎮, 從這個城市到那個城市,幾乎幾個月就搬一次家。您又勤於工作,經常不知去向,後來您受了時、空與政治的限制,不能展翅遠翔了,現在,我替您做到了。

 

許多年前,我就揹上背包,開始參加伯克萊旅遊探險的行列,我的足跡已經遍及全球。除了您給我的遺傳因素,這也是伯克萊精神的賜予。伯克萊是加州著名的伯克萊大學的所在地。背山面海,氣候溫和。這兒有著美國最前衛的精神,伯克萊人性格開朗,文化鼎盛,人們總是抱著一種前進的精神對待生 活。我生在中國,中國文化是我的根本。現在我長期居住在美國,旅行世界,但願我能吸取⻄方和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精華。我不知道世界究竟往何處去,但我期望世界不同的⺠族和國家和平相處,共同前進。母親,您認為我的期望,對嗎!但願您在默默中保護我們。

 

您的女兒 林之敬上

1984年12月